發展我國金屬制品產業應該從我國的國情出發,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,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。因此,有必要理性認識我國金屬制品產業的現狀及發展遠景。
我國金屬制品生產的現狀
近幾年來,金屬制品業在產量、質量、品種上均發展較快,我國已成為世界金屬制品生產大國。目前,我國金屬制品很多都是鋼鐵產品的加工延伸,而線材制品(鋼絲及其制品)是金屬制品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“十一五”期間,線材制品行業通過品種結構的調整,品種和質量檔次不斷提高,部分產品達到了國際水平,從而使進口量逐年減少,出口量增加并且超過了進口量。2009年,我國金屬制輕工業產品累計出口額為197.97億美元,累計進口額為16.31億美元。鋼絲繩中三角股、電鏟繩、索道繩、密封繩、膠帶繩、電梯繩、石油繩等基本上實現了國產化。Pc鋼絲、鋼棒、鋼絞線也實現了國產化,其中Pc鋼絞線已開發出1960MPa級~2100MPa級,規格擴展到1×7—ф22mm,1×19—ф28mm。胎圈鋼絲、CO2氣體保護焊絲、鋁包鋼絲、Galfan鍍層鋼絲等產品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。
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國金屬制品行業的骨干企業經過技術改造,行業的產能規?焖侔l展。工藝裝備水平明顯進步,部分工裝水平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。同時,企業管理水平,特別是信息化管理水平明顯提高。2009年,金屬制輕工業產品總產值同比增長8.6%,其中有三類主要產品增幅明顯,金屬包裝容器制造增幅由2%提高到10.6%,建筑安全用金屬制品制造增幅由0.4%提高到8.6%,不銹鋼及類似日用金屬制品制造增幅由2.4%提高到11%。
“十一五”期間,高線優線(深加工用高線)的快速全面發展為線材制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保證。目前,我國是世界上線材產銷量最大的國家,線材產量占世界線材總產量的40%以上,在全國鋼材分品種產量比例中約占14%。據不完全統計,2009年全國線材產量為9585.74萬噸,同比增長20.04%;2010年全國線材產量為10552.8萬噸,同比增長10.09%;2011年上半年全國線材產量為5960.80萬噸,同比增長12.97%。截至2011年,我國共有160多條高速線材生產線,盤重普遍在2.0噸~2.5噸,最大設計速度達到140m/s,高線產品產量占線材總產量80%以上。高線優線的發展為線材深加工行業實現生產的連續化、大盤重化、高速化、自動化創造了必要的條件,使線材深加工行業提高了勞動生產率、成材率、一次合格率,提高了最終產品的實物質量,降低了材料消耗、能耗,降低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,改善了生產環境。
我國金屬制品生產存在的不足
我國是鋼鐵生產大國,也是金屬制品大國,但還不是金屬制品強國。如何實現制品行業由大國走向強國的轉變,就要正視我國金屬制品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。以線材制品為例,我國雖是世界上線材產量最大的國家,但線材制品的中低級別產品量占比較大。盡管我國推廣應用HRB400鋼筋取得一定成果,但目前的使用比例僅占鋼筋總量的1/3左右,而國外已經大量使用460Mpa、500Mpa級鋼筋。國內線材深加工比例還不足30%,但發達國家深加工比例可達60%~80%。我國占相當比例的線材制品的技術含量較低,諸如礦山救生用結構鋼材、深海用冶鍛線材、高級彈簧鋼絲(閥門鋼絲、氣門簧)等高附加值線材制品仍需進口。
從整體水平來看,線材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。近年來,新建高速線材生產線多是引進減定徑機組控制成品尺寸精度,但達到高精度的高線企業尚占少數。有些企業因沒有自動檢測裝置或自動檢測裝置失準,造成產品尺寸精度偏差;有些企業因產品中非金屬夾雜物沒有得到有效控制,而影響產品純凈度;有些企業對高速線材的偏析分析能力和水平還較低。不僅如此,在表面質量方面,脫碳層較厚,與國外產品相比還有差距;化學成分交叉較多,控制有害化學成分能力較弱;生產過程控制不夠完善,因管理、規程、操作不穩定導致產品質量穩定性差。相應的,線材質量的差距,就必然導致線材深加工產品的質量差距。
為了實現制品行業由大國走向強國的轉變,業內有關專家提出以下建議。一是要優化產業結構,淘汰落后產能,提高產業集中度,避免重復投資和同質產品無序競爭;二是要提高產品質量,增加高檔產品產量;三是要加強科技研發,提升發展實力;四要加強上下游用戶的合作,在技術上共同開發,滿足客戶需求,在貿易上協調自律、共同繁榮。